很多人來基隆玩,都一定會去廟口吃小吃,但是廟口是什麼廟,可能就很少人知道了。

IMAG1613 (复制).jpg

往往遊客一走過奠濟宮的牌樓後,不是為了要吃有名的鼎邊銼,就是為了要進去廟裡面借廁所,但其實這座寺廟可是從清同治十二年( 西元1873)就在當地守護著人民,距今已經有142年的歷史了。

由於漳洲人來基隆比較早,所以比較好的靠海的土地都讓漳洲人開墾光了,所以開漳聖王就變成了在這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了。

IMAG1617 (复制).jpg

開漳聖王何許人也,如果有看過我之前網誌[遊記]將軍山(福建-中國) ,就會知道開漳聖王本名是陳元光,在唐垂拱二年(西元686年)隨父親陳政前往漳洲一帶開墾,後來陳政死在任上,陳元光接替父親的官位,因為功勞很大,死後被封為開漳聖王,在廟內還有這一段故事的畫像呢。

IMAG1624 (复制).jpg

廟前的石獅還上了金漆,顯得貴氣許多。

IMAG1618 (复制).jpg

而原本漳州籍的鄉民是在外木山(今日基隆市中山區湖海路)搭木造小廟奉祀原鄉的守護神開漳聖王,清光緒元年(1875年),板橋林家捐獻玉田街土地建廟,而後當地士紳張金發、賴武等人奉獻香火錢,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的慶安宮隔岸而對。

1884年清法戰爭,奠濟宮曾作為軍事據點,卻因清軍疏失,引爆詭雷,造成廟貌毀傷。1895年乙未戰爭時,因為抗日軍隊將奠濟宮充為軍火庫,儲藏彈藥,卻管理失當,又因水雷爆炸,造成毀傷。1897年地方人士決議重修。此外建於清道光初年,主祀水仙王的清甯宮,由於在日治初期廟埕被徵用開路,遂將原本的「坐西向東」改成「坐南朝北」,與奠濟宮僅一巷之隔,此後逐漸被認為是奠濟宮的後殿。1940年代二次大戰期間,盟軍轟炸基隆市區,奠濟宮受到波及,1957年以後陸續整修,於1964年大致修成今日樣貌。(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IMAG1614 (复制).jpg  

介紹完了廟的來由,就讓我們進去看看吧!

由於是近幾年新修的廟,加上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所以廟的內部非常的華麗,在正殿供俸的就是開漳聖王本尊了。

IMAG1626 (复制).jpg

在大尊的開漳聖王旁,還有一整排的神像,依序是天上聖母、田都元帥、水仙尊王、開漳聖王、關聖帝君、五路財神、福德正神。

IMAG1627 (复制).jpg

當年跟著聖王開漳的有所謂的四輔(或有一說是六輔)將軍;然而跟著聖王來台的,只有輔順跟輔勝二大將軍而已

輔順將軍本名馬仁,驍勇善戰,據說是征討蠻族時陣亡,屹立不動而卒,被閩南人奉為神明,認為此神專門守護騎兵、戰馬、軍人。

IMAG1629 (复制).jpg

IMAG1620 (复制).jpg
上圖為輔順將軍的神像跟軟身

而輔勝將軍本名李伯瑤,為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之孫,跟爺爺李靖一樣是以軍師型的武將存在,剛剛提到馬仁因征討蠻族時陣亡,這時李伯瑤夜觀星象知道有大難要來,於是先行退兵,急向京城求援,後來和自己的十三個兒子死戰之下,終於收復了漳江之地。

IMAG1625 (复制).jpg

IMAG1619 (复制).jpg
上圖為輔勝將軍的神像跟軟身

在一旁還有一個超大,又超漂亮的木魚,很有日本味啊!

IMAG1628 (复制).jpg

在一旁還有太歲星君,是每年都要點光明燈的地方,太歲是古代人用來占卜的紀年法,古代計算時間跟占卜都是用歲星(木星)來當基礎,歲星每年會走31度(稱為1辰,木星回歸週期398.88日),因為有誤差,大約每86年會差1辰,所以古代人就推演出了太歲這個虛擬的星體,設定30度為1辰,12年剛好繞天一周,後來就又演變成天干地支法,一直演變到了漢代,才有太歲信仰的產生,到現在每年都有人會因為沖到太歲而要去「安太歲」,俗話說「三年一輪,好壞照輪」,也是從太歲信仰來的喔!

IMAG1623 (复制).jpg

在往後走去,就是清甯宮,本來清甯宮跟奠濟宮是不同的二間宮廟,但是後來日治初期,徵用廟埕開路,即今之仁四路,清甯宮始改建成如今之坐南朝北向,與奠濟宮合而為一,才被稱為奠濟宮後殿。

IMAG1635 (复制).jpg

清甯宮門口的抱鼓石很特別的是一隻倒立的獅子,不知道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IMAG1636 (复制).jpg

在一樓中間的是水仙尊王,水仙尊王本來是這裡的主人,但因為開漳聖王搬過來後,他就變陪祠的了,水仙尊王是靠水生活的人很重要的神明,當然靠海的基隆也是對水仙尊王很虔誠,水仙尊王也是有很多種說法,但大家一致都能接受的就是最主要的水仙尊王就是治水成功的大禹了,其他像是伍子胥、屈原、李白、王郣、項羽……其他各地也會被尊為水仙尊王的人,通常就會是陪祠的神明了。

而相傳大禹為金龍傳世,所以他的背後就有一隻大的金龍。

IMAG1638 (复制).jpg

在一旁的還有土地公

IMAG1640 (复制).jpg

跟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常常會跟文曲星搞錯,文昌帝君全名稱作「文昌梓潼帝君」,會冠上地名可見這是來自四川的神明,又稱帝君他還真的稱過帝呢,文昌帝君在世的時候為東晉時期的蜀王「張育」,在張育為了對抗前秦符堅戰死後,被當地人葬於七曲山。

後來張育分別顯靈幫忙姚萇建立了後秦,又託夢給唐玄宗說了唐肅宗自立之事,後來就成為四川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後來到宋朝時,各地的科舉考子都會拜自己地方上的神明,但就是四川地區的應舉的人數特別的多,加上天子的推從,很快的就變成了全國性的考生祭拜之神。

通常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朱衣星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會被合稱「五文昌」

IMAG1637 (复制).jpg

上了二樓,在中間的是田都元帥,田都元帥是北管西皮派跟南管的守護神,這尊神明的由來有很多說法,我覺得當中比較有趣的說法是,在唐玄宗時期,有一個樂師叫雷海青,相傳他是東嶽大帝的義子,那時發生安史之亂,京城被攻破,安碌山召集了宮中的樂宮幫他慶祝,雷海青不願意,不但把樂器砸向安大胖,還罵了他一頓,想當然而,他就被殺啦!

後來唐玄宗在逃難的時候遇到賊兵,正當危急的時候,天上降下仙樂,一隻巨大的軍旗從天而降,嚇退了賊兵,原來是雷海青救駕來了,後來唐玄宗要封他為元帥,但軍旗降下的時候雲太厚了,把雷字的上半部擋住了,所以唐玄宗以為來的人姓田,就封了一個田都元帥了。

IMAG1647 (复制).jpg

不同樣子的田都元帥

IMAG1648 (复制).jpg

一樣在二樓的還有荷葉先師,據傳是春秋魯國人,魯班弟子,腳上有舊傷,以荷葉裹之,故人稱荷葉先師,他發明了許多泥水匠的工具,精於土木燒瓦之藝,故人爭相師之。

IMAG1643 (复制).jpg

接下來就是五路財神了,其實在財神爺也很多不同的神明,五路財神就是其中一個,但五路財神不是應該有五個嗎?為什麼這邊只有一個呢?其實啊!五路財神是出自封神演義這部小說中,趙公明原是峨嵋山羅浮洞的截教道人,受殷商太師聞仲禮請,輔佐殷紂王,後來死後被姜子牙封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主管財富所以被人稱為是武財神,其下面還有四個部下,分別為「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後來就被合稱為五路財神,分別掌管東、西、南、北、中五路的財富。

IMAG1651 (复制).jpg

在往上的三樓,中間的就是玉皇上帝,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玉皇上帝俗稱「天」、「天公」、「上天」、「蒼天」、「老天」、「老天爺」等。《玉皇經》講述玉皇遠古時期「捨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的故事。玉皇大帝是神界皇帝、天庭之元首;在道教神系中是天界地位最高的神之一,地位僅次於三清,為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而在太極界統轄宇宙眾神,六御之一。

IMAG1661 (复制).jpg

在一旁的還有關聖帝君,剛剛說到帝君就是有當過皇帝啊!但關羽有當過皇帝嗎?原來是在道教中有這樣一個說法,相傳原本的玉皇大帝在清代時已經退隱,「現任玉皇大帝」名為玄靈高上帝是關公,也就是第十八任玉皇大帝。這種說法源自清朝末年四川、雲南地區的羅教系統的齋教鸞堂,在龍華派的末世觀下,認為原本的玉皇大帝任務已經完結,在諸天神佛選舉下,由關聖帝君接任新一屆的玉皇大帝,以拯救世人。

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關羽會被稱為是關聖帝君了吧!

IMAG1660 (复制).jpg

天上聖母就不用我介紹了吧!

IMAG1663 (复制).jpg

除了廟內漂亮外,在奠濟宮的外面也有許多漂亮的交趾陶作品,像是代表「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一樣是從封神演義中出來的,分別是職風的「增長天王 魔禮青」(又毘樓勒叉)手拿寶劍;職調的「廣目天王 魔禮紅」(又稱毘樓博叉)手拿繩索;職雨的「多聞天王 魔禮海」(又稱毘沙門天)手拿雨傘;職順的「持國天王 魔禮壽」(又稱提頭賴吒)手拿琵琶

 

IMAG1666 (复制).jpg

IMAG1665 (复制).jpg
(不過另二個拍不到)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有來廟口,可不要再只是吃吃東西就走了喔!記得進來奠濟宮看看這些有趣的故事,包準你不只是肚子滿滿的,連腦袋都可以滿載而歸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廟口 基隆 奠濟宮
    全站熱搜

    哈~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