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EC844-9615-4839-B597-59C9E651074D.jpg

在經濟好的時候,彭總裁是國人口中的「12A」總裁,而在現今失落了10多年的台灣,人們開始討論這個12A的價值在哪?這麼多年來,台灣央行除了很會「賺錢」之外,還做了什麼?重點是賺的錢還跟你我無關。

可能有人會說,就是這幾年來央行的政策讓台灣的通膨跟臨近國家比起來算是很低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低通膨的影響下,這個也是讓這幾年薪資沒有成長的主因之一。

如果不曾出國過的人,可能沒有什麼感覺,雖然薪水低,但物價也不是太高的情況下,在國內還過的去,雖然不有錢但也餓不死;但是常出國的人就很有感了,想要當大爺,不是去中國(但現在中國物價也愈來愈高了),不然就是要去更落後的國家,如果是去台灣人很喜歡去的日本或韓國,出去一趟回來都有大失血的感覺。

這個就是所謂的「國際購買力」,大家想想為什麼歐美人士大都很喜歡來台灣(在陸客還沒有大舉來台前!?)?原因其實很簡單,對他們來說台灣物價非常的低廉(一客王品的價錢對他們來說就像路邊攤一樣),又相對非常的方便和安全(台灣是全球僅次於冰島第二安全的國家),聽起來好像很有利於台灣的觀光業?

錯,原因有二個,第一個大家應該都猜的到,就是政治影響,這幾年政府大量開發中國觀光客,台灣就這麼點大,塞滿了中國客,其他國家的旅客自然就會減少,加上中國客大多是對岸政府補助來台的「政治紅利」消費能力跟本不足,就算是有能力的「大戶」也被中國的「一條龍」又賺了回去。

另一個,就跟低物價有關了,就算是真的有自由行的旅客消費,物價就這麼低了,是能賺幾個錢,更何況將心比心,如果現在王品一客是150元台幣,路邊攤牛排一客是50元台幣,以你薪水一個月30,000元台幣來看,今天你是出來玩你會想要吃哪一個(這就是相對的感覺)。

這個只是就一個方面來看,一個要從開發中國家變成已開發國家的我們,國際購買力不夠代表的是競爭力的落後,看看對岸的中國,就算不論他光內需市場就可以算吃定全球,這幾年下來在國際上許多重大的併購案都有中國的身影,就可以知道國際購買力是可以決定一個國家強弱的關鍵。

身為一個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的國家,身為想要邁向已開發國家的我們,是否還是要用現在的貨幣政策走下去,低薪資、低通膨是否還適合現在台灣應該奉為圭臬的信條,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arrow
arrow

    哈~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