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計劃好要去台中,但是忘了當天是元宵節,導致買不到車票,於是就想說:「好吧!即然沒有票,就一站站玩下去好了。」,所以,我的第一次火車行就這樣開始了。
(七堵火車站)
(一大早7:57的車,但是已經有很多人在車上了,大家都好早)
第一站,我來到了山佳站,一個聽過也經過很多次,但是從來沒有下車過的車站。早期山佳站是以辦理貨運業務為主,客運業務為輔,主要是運送陶土及大漢溪所採集的砂石,山佳的舊名是「山仔腳」,用台語唸很快的話,發音很像是「山佳」,所以後來在民國52年4月的時候,就改名成了山佳站。
原本的舊車站在2011年已經除役,所以現在的車站還只是個啟用不到10年的新站,加上平常出入人數也不多,所以我覺得他算維持的滿好的,硬體設備都滿新的感覺。
現在新的車站跟舊的車站比鄰而居,在同一個畫面中好像是一棵樹隔出了二個世界一樣。
山佳車站四個字被設計成一個火車頭的樣子,滿有創意的,可惜前方有一堆亂停車的人,所以要照出好照片還滿困難的,這一張可是我喬了很久的角度才避掉那些車>"<
如果從山佳車站的前身山仔腳站開始算,從1903年到現在,已經有115年歷史了,中間經過了繁榮跟破敗,最後在2017年時終於又重新整修完成,變成了一間述說山佳歷史的展館,讓人們可以了解山佳的種種過往。
在門外還有一顆大石頭,除了上面一個大大的「愛」字還算可以明顯判別外,其他的字都不是很清楚了,不過從標頭提到「國際扶輪百週年」幾個字來看,這個碑應該是2005年左右才設立的,才短短13年的時間就變成這樣,也太不保養了吧!!!
整修過後,雖然有滿多建材得用上新的,但是整個風格上還是盡力的將當年的車站原汁原味的呈現出來,這些木製的長椅,真的有幾分味道呢!!!
在車站的各個角落,有許多「那些年」有關山佳的老照片,靜靜的在說著山佳的故事。
當然,除了歷史照片之外,來這的旅客還可以用車站提供的小道具,拍一張別具的紀念價值的照片喔!!!
而另一邊,也保留了完整的售票口跟時刻表,平常我們已經習慣了看電子式的時刻表,這種讓人眼花撩亂的時刻表是不是特別讓人懷念呢。
不只可以在正面看,還可以繞到後面去,看看當年售票員是怎麼賣票的,這個車票櫃還滿特別的,說真的是第一次看到。
一旁有展出早期的報紙「煤事日報」,不知道這是不是在山佳地區特有的刊物,沒介紹,所以不得而知。
除了山佳的歷史之外,還展示了最原始的「山仔腳」車站的建造工法,看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現在這個修建完成的車站,其實也是後來在日本時期中後期,那時候改建後的樣子。
最原始的山佳車站,原來是長這個樣子,純木造的房屋,就連屋頂都是用樹皮所搭建而成的。
這個模型很細膩的將斑駁感都做了出來
走到戶外去,可以看到一個用「山仔腳驛」為名的記念牆,大家有發現他的時間是1931年嗎?但是前面我不是說這個車站是從1903年開始的嗎?其實這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在1903年時蓋的是剛剛上面說的全木頭的車站,到了1931年時才改建成現在大家看到的水泥建築,因為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水泥的版本,所以這邊才會寫上是1931年。
而在車站的後方,也保留了一小段舊車站的月台,不過我拍的不是很好,看不出來原本的彎曲月台。
不過月台上有許多那個煤礦年代,每個辛苦的人物立板,透過互動的方式,讓我們更貼進當年的生活。
(洗煤工,當時每天的工資只有三角,標準的廉價勞工)
(火車站長,南來北往的列車全靠他的旗語指揮)
(推車工,每天都推個上百回,腰都快閃到了,常常也有小朋友來當推車工)
(採礦工,那時候有人說,做礦工是「要做死一個,不做死全家」,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當礦工的悲哀)
(米茶攤販,收工後來碗麵茶填填肚子,在那個不富裕的時代,這已經是奢侈的享受)
(什貨攤,在當年,賣雜貨的攤車簡直就像行動7-11,不管是民生用品,還是童玩,甚至連女生用的胭脂水粉都有)
這邊雖然小小的,但是值得一來的地方,拍拍照,走一走,享受一下清悠的舊時光。
山佳火車站
地址:新北市樹林區中山里中山路3段108號
營業時間:10:00-16:00(指舊車站)
此次行程
[遊記]鐵道行-山佳站(樹林區-新北市)
[遊記]鐵道行-山佳鐵道公園(樹林區-新北市)
[遊記]鐵道行-鹿角溪公園(樹林區-新北市)
[遊記]鐵道行-內壢站-元生公園(中壢區-桃園市)
[遊記]鐵道行-埔心站(楊梅區-桃園市)
[食記]醒醒工作室(楊梅區-桃園市)
[遊記]鐵道行-三姓橋站-香山站(香山區-新竹市)
[住宿]宜舍單人旅店(中區-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