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基隆你說你要去慶安宮,可能知道的沒有幾個人,但是要是你是問媽祖廟怎麼去,那可就每個基隆人都知道的,早期的基隆因為農耕不易,礦產又還沒有開發,所以基隆人不是做海上貿易,就是出海補魚,所以海上的守護神媽祖當然就成為了基隆當地人非常重要的宗教信仰。
這座有2百多年歷史的廟宇原本不是在這個地方,在乾隆45年(西元1780年)時慶安宮本來是建在牛稠港旁(約現在的西6號至10號碼頭間),沒過幾年後就遷到了現在的地址;後來又經過了地震、戰爭後殘破,於是在民國59年時重新翻修,才成為了現在這個樣子。
廟的旁邊自然就是人潮聚集的地方,在慶安宮旁也有一個小小的「廟口」,還有這一攤很特別的「台灣漢堡」,用鹹光餅當主體的台灣漢堡,夾入了香味噗鼻的香腸,再加上特製的榨菜還有花生粉,真的很好吃,如果有去慶安宮的朋友可以去試試看喔!
在廟門旁還有一尊大型的石雕媽祖像,看起來很慈祥。
「基隆媽」在一年當中有二件大事,其一就是每年三月廿三日媽祖壽辰,在媽祖壽辰當天,在基隆會有大型的繞境活動,而在慶安宮的廟埕上也會有信徒敬獻的野台戲可看。
另外一個就是七月時的中元祭了,在七月十二日先由慶安宮將「七月燈」(即普渡公燈)分送各姓氏宗親,將燈放在門口或街路口,以在夜間引導鬼魂遊路。接下來在七月十三日時,各宗親會會將斗燈繞境完送回慶安宮安奉。最後在七月十四日時在慶安宮前舉辦「豎燈篙」活動,意思是召告四週的「好兄弟」們可以來享用祭品,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燈篙愈高,來的「好兄弟」們就會愈多,如果準備的祭品不夠,可能會招來禍害喔!
跟所有的媽祖廟一樣,在一旁的都是千里眼和順風耳,但大家知道千里眼跟順風耳的由來嗎?相傳在殷商時期,在商周大戰的時候,在棋盤山上有一桃木精跟柳鬼,受到紂王之邀出山相互,化身成高明、高覺二兄弟,高明擁有可視千里之能,所以被稱為千里眼,而高覺可聽到萬里之外之聲,因此被稱為是順風耳。
後來在姜子牙的計謀之下,終於被打神鞭打死而封神,成為了天上的天將;之後被玉帝派到了桃花山上守護,等待千年之後的媽祖得道成神,但二人到桃花山後不安於只是等待,於是不斷的做怪擾亂民眾,後來媽祖經過二次鬥法之後才將二人收服,二人便安份的在桃花山上等待媽祖得道,一同聞聲救苦。
至於為什麼玉帝要讓二人在人世間等待呢,相傳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而千里眼可幫助媽祖看(觀)到千里之外需要幫助之人,順風耳則可以聽聞(音)人世的疾苦,所以合起來正好是觀音之意。至於是真是假,就不用去討論囉!
不只基隆人親切的喊他「基隆媽」,就連正殿上的匾額也是這樣寫喔!
慶安宮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是全台灣同時供奉湄洲媽、泉州媽跟漳州媽的廟宇了,這主要是因為在2004年時,那時為了要紀念150年前的漳泉械鬥,也象徵和解的意含,從泉州迎回了清康熙7年(西元1668年)的泉州媽(上圖左),次年又從漳州迎回了明嘉靖32年(西元1553年)的漳州媽(上圖右)。
另外在慶安宮內還有供奉關聖帝君(介紹請見[遊記]奠濟宮(仁愛-基隆) )
還有文昌帝君(介紹請見[遊記]奠濟宮(仁愛-基隆) )
另外就是傳說中媽祖的前身「觀音菩薩」,觀音是尊佛、道兼俱的神明,在二種宗教信仰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因此在中國的信仰中為「家常五神」之一。
在佛教中,觀音菩薩是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成佛,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合稱為四大菩薩;而在道教的信仰中,觀音菩薩是神格很高的神明,有著千種不同的相貌,在不同的情況下出示不同的相貌來普渡眾人,文殊跟普賢是他座下的二位弟子(又一說是他的化身);觀音本是男兒身,就是因為上述的原因,女性的形象是因為在渡化眾生時用女相出現會比較讓人接受,所以之後民間的觀音菩薩像就多為女像了。
步上二樓後,就可以看到財神殿,雖然也是五路財神,但是這五個跟之前奠濟宮中的五路財神是不一樣的,在奠濟宮五路財神是玄壇財神趙公明跟他四個屬下,而這裡的五路財神中間的一樣是趙公明沒有錯,但另外四個卻是天宮財神、季倫財神、比干財神、萬山財神(左到右)
趙公明在[遊記]奠濟宮(仁愛-基隆) 中有介紹過了,今天來談談另外四個;
天宮財神就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堯」,因為天官專門是降福於人間的,所以被當成財神來祭祀;
季倫財神是西晉時期的石崇,石崇為西晉司徒石苞之子,典型的紈褲子弟,以奢華殘暴著名,他能致富都是因為在他荊州地區搶劫當地商旅,常常跟人比看誰有錢,死後因在當時傳說中比皇帝還有錢而成為財神,可使經營的事業尋得好人才及謀職者求得好工作;
比干財神是商朝時的忠臣比干,被紂王剖心而死,民間認為其無心而不偏私,故尊為「財神」,又因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財神;
萬山財神是明朝巨賈沈萬山,他富可敵國,協助朱元璋打下天下,傳說他有一個聚寶盆,不管放進什麼東西,都可以變成珍寶,可使經商者訓數累積財富,投資得宜,任職者得老闆器重。
在一旁還有一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相傳是彌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的笑容與布袋,也常被認為象徵歡喜、招財,而視同財神,所以有一句話「和氣生財」就是在說布袋和尚。
當然求財也是要添香油錢的,有捨才有得囉!
在媽祖廟裡還有祀祭玉皇大帝,想簡單了解玉帝的,也可以去看[遊記]奠濟宮(仁愛-基隆) 一文喔!
在慶安宮的太歲殿裡,除了有六十個太歲的神像外,還有很少見的斗姥元君的神像,斗姥元君原來也是佛教的神,在唐朝時傳到中國來,被道教所敬奉,尊為「斗姆」,即「北斗眾星之母」。
相傳斗姥元君為夏朝龍漢年間的一個小國國王周御王的愛妃紫光夫人,雖然周御王廣施德政,無奈因國家位屬偏避,人民的生活並不好過,於是就發願要為國家生下聖子,扭轉乾坤。後來在一年春季時,在花園中突發感悟,使得金蓮花溫玉池裡的九朵蓮花化生為九位聖子,第一朵為大兒子勾陳天皇大帝,也就是左輔洞明星君(上圖右),第二朵為二兒子紫微大帝,也就是右弼隱光星君(上圖左),另外七個就是北斗七星的「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合稱七星二隱,又稱九皇。
另外還有地藏菩薩,剛剛有說過,地藏菩薩也同為四大菩薩之一,不同於觀音菩薩是點化人世間的眾生,而地藏菩薩是普渡在地獄中受苦的魂魄,因為他曾說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又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另外因為地藏菩薩跟目蓮尊者都在去地獄救母的故事,所以常常被搞混,他們不是同一尊神喔!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注生娘娘」,在中國有些地區稱之為「送子娘娘」,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資料來自維基)
在廟的二樓中間有一座鐵橋連結著二邊,這樣就可以順順的逛一圈囉!
從鐵橋上也可以看到整個廟的中庭,很特別喔!
雖然現在慶安宮很多都是民國60年後才慢慢修築過來的,並沒有2百多年老廟的樣子,但是其豐富的歷史意涵,還有許許多多的壁畫故事,還是很值得你可以來走走,可以被票選為「基隆八景」可不是這麼簡單的喔!(上面的壁畫是二十四孝的故事)